5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不是夢
本次5000萬千瓦的規(guī)劃,為繼2012年底國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fā)展目標之后,首次公布的具體數字。對于這一目標能否按時完成,原國家電力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部主任,資深電力專家姜紹俊認為:“這主要取決于我國目前建設的以AP1000機組為代表的三代核電工程能否如期竣工投產?!薄澳壳?,我國確定走以三代核電技術為主力機組的發(fā)展路線,并著手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批三代核電工程,現(xiàn)開工3000萬千瓦左右,我國核電建設的原定計劃為2020年建成8100萬千瓦,2015年建成4000萬千瓦,按這個速度,2017年建成5000萬千瓦的發(fā)展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雖然中間我們停滯了一段時間,但是如果一些卡住進度的細節(jié)問題得以很好解決,這個目標的完成還是現(xiàn)實可行的,不過無論如何,核電的建設都要以保障安全穩(wěn)定為基礎?!?/p>
新設計思想成就三代核電技術
去年年底,在對運行、在建核電機組進行綜合安全檢查的基礎上,國務院通過了《核電安全規(guī)劃》和《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并提出“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以及提高準入門檻,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等要求。
緣何三代核電技術能成為我國核電發(fā)展的主流呢?主要是因為它對核電的安全性、經濟性方面有更多的關注,它有許多新的設計思想,如,把機械通風改為自然通風,大大簡化了系統(tǒng),巧妙利用各種自然力量,如重力、蒸發(fā)、循環(huán)、對流、膨脹等,在核島系統(tǒng)萬一出現(xiàn)異常的情況下,利用相應的自然力實現(xiàn)非能動安全停堆和系統(tǒng)冷卻,能實現(xiàn)在72小時內不需要操作人員干預,自行維護核電站的安全;可進一步減少核廢料,特別是強放射性和長壽命核廢料的產生,尋求更佳的核廢料處理方案,減少對人員和環(huán)境的劑量影響;把循環(huán)泵直接安裝在蒸汽發(fā)生器上,節(jié)約了閥門、管道、電纜等。
在談到我國的核原料與核廢料處理問題時,核電專家張祿慶告訴記者:“當前,我國的核原料供應是有保障的,同時,我們將核廢料深埋山底,與外界隔絕,這方面也做得不錯,目前,如何進一步提高核廢料處理的經濟性是這一領域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p>
三代核電機組在山東大力布局
目前,我國在建的4臺AP1000機組中有2臺選址在山東省境內,而規(guī)劃中AP1000的升級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更大功率的非能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CAP1400,其初步設計于9月上旬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組論證,并將于明年上半年在山東威海石島灣破土動工,據了解,石島灣未來還可能規(guī)劃4臺AP1000機組。
在談及三代核電機組大量在山東布局的話題時,姜紹俊表示,山東省是能源輸入大省,其本省的優(yōu)質煤炭主要用于煉鋼,發(fā)電用煤主要依靠鐵路,由于運力等原因,核電建設對于山東省來說是解決能源問題的較好選擇,同時,山東半島臨海的地理位置,便于核電站冷卻水的采集,其特有的巖石岸,因為地質結構較為堅硬,適合于核電站的建設,另外,山東半島一代沒有什么工業(yè),海防也集中在煙臺、青島一代,可以避開軍事禁空,這些都是山東省建設核電工程的有利因素,唯一不足的因素在于山東半島人口較多,所以應嚴格劃定保護區(qū)。
信息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
http://news.bjx.com.cn/html/20130918/460547.shtml